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前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专家表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将继续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汇率双向波动成常态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有效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015年8月11日,央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双因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此后,中间价定价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多次微调。比如,2017年2月,“逆周期因子”加入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以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2017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通知》,调整了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逆周期因子和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帮助人民币汇率有效应对了2015年底至2017年初外汇市场面临的波动风险。
2019年8月,人民币汇率破“7”。与此同时,市场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20年10月,逆周期因子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中淡出使用,调整后中间价形成方式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提升,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202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也反映了国内外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差异。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市场再通胀交易抬头。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关注美联储可能提前缩减量化宽松和加息,6月份美元对主要非美货币升值。我国坚持实行正常货币政策,经济在潜在增速附近运行,当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1.4%,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平稳。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2020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先抑后扬、双向波动,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而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760,到3月底跌至6.5713,6月1日又反向波动升至6.3572,6月底小幅跌至6.48后基本保持稳定,8月9日报6.4840。
市场化程度提高
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在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看来,最好的例子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特征。在2005年“7·21汇改”至2015年“8·11汇改”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环比变动幅度多在0.2%以下,而从2015年10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环比变动率显著扩大。
从波动率角度看,报告披露,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3.5%。明明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表明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化调节机制下能够充分、及时和准确地反映国际市场以及外汇供求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均呈现出双向波动态势。
展望未来,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明明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的提升、跨境资本的流动限制减少,将为跨境投资提供便利,从而扩大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也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比如,2019年9月我国取消了QFII/RQFII投资额度以及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
人民币汇率将保持韧性
多位专家认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国际收支运行稳健,外汇市场更加完善,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去年年中至今年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入升值通道,从接近7.2的低点一路上升,最高突破6.4。在这一波人民币汇率上涨中,经济基本面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称。
张明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中美经济增速差异、中美货币政策走势差异等,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产生影响。“最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与美元指数走势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当美元指数上升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倾向于贬值,反之亦然。”
从长期看,明明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韧性。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人民币币值提供支撑。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在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中美利差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汇率将保持一定韧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