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汽车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页
  • 首页
  • 业界车讯
  • 新车评测
  • 新车上市
  • 新车能源
  • 热点
  • 首页 热点 正文

    2023网聚美好安徽|从科技创新、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窥见动能强劲的安徽

    发表于:2023-11-22 16:04:47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4735   
    恢复

    “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时充满团结奋进的气息。”在“2023网聚美好安徽”活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对安徽省当前发展阶段特征的生动描述,预示着安徽在长期积累下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2023网聚美好安徽|从科技创新、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窥见动能强劲的安徽

    11月中旬,记者跟随“2023网聚美好安徽#8226;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全国网络媒体集中采访活动,用4天时间走访了合肥市、滁州市、淮南市、亳州市的17个项目,从科技创新、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安徽正将宏伟蓝图变为“实景图”。

    紧抓科技创新关键点,助推安徽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于安徽而言,抓住了创新,就是抓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抓准了推进安徽现代化的“关键点”。或也因此,“科技强省”排在安徽建设“七个强省”的首位。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创新环境由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3位”。从公开数据来看,科技创新俨然已成为安徽靓丽名片。

    在此行到访的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中,记者看到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人造小太阳”、“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等不仅是安徽代表性科技成果,还代表着国内高水平科技成就的千余件展品。“馆内展示的都是最新科技创新结果,讲述的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基因、创新发展的动力以及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未来。”现场讲解人员钱欣岳说道。

    除创新馆内的集中展示外,记者还走进滁州市的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邑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及淮南市的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坤泰车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感受了新能源产业链中各环节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新宸公司投建的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生产基地中,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双氟磺酰亚胺锂能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的“快充、全域全候、长寿命”等方面性能,是公认的动力电池下一代电解质主盐,能取代锂离子电池主盐六氟磷酸锂。其制造中心负责人祝苏军表示,“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均有10年电解质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且手握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到2025年产品销售有望进入行业前三”。

    在聚焦在汽车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的坤泰公司里,记者获悉,目前坤泰公司一期项目主要从事汽车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达产后年产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20万台。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捷途发布的被誉为“全面新能源转型的加速点”的新能源产品——山海L9,其搭载的2DHT混动专用变速器正是来自坤泰。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拥有多种驱动模式,可更好的平衡油耗和满足动力。

    此外,在光伏方面,由中环公司和凤台县政府共同投建的于凤台光伏产业基地,其一、二期建设2GW先进组件和6GWn-TOPCon电池项目已顺利投产。据中环低碳新能源总经办主任程浩介绍,“我们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以行业领先的TOPCon电池技术为立足点,聚焦高端光伏制造业。与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相比,光伏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更具优势。”据了解,TOPCon电池技术具有全新的表面钝化体系、全新的金属接触体系、完美的光学匹配、较好的体材料匹配等优势。

    推动特色产业现代化转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也是安徽建设“七个强省”的重点之一。今年4月,2023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公布,文件对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了全面部署。那时隔7个月,效果如何?从此次走访的多个项目来看,成绩斐然。

    作为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滁州市,也是此次走访的农业项目中第一站。在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的花花市街皖东花卉种植交易基地中,负责人许福星向记者介绍到“这是大叶绿萝,除甲醛特别好;这里是红掌和凤梨,基本是开业首选,我们主要销往安徽合肥、阜阳,江苏南京、常州、徐州等地,在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据了解,该项目一期占地100亩,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有智能化连栋温室大棚5万平方米,同时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推广高档花卉栽培技术,促进企业所在地花卉苗木种植形成规模效益,进而形成花卉苗木种植、盆景加工、销售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果说花花市街让记者感受到的是数字化管理对花卉生长环境的精准把握,那离它不远的瓜蒌部落文旅项目,则让记者感受到了新农人在产业拉动上所发挥的“头雁效应”,据项目负责人杨智介绍,其2013年结束外地务工回乡种植瓜蒌,经过10年的发展,除了自身流转的500亩土地,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7000多亩的种植规模。“我这里的瓜蒌子一年卖300多吨,一吨卖8万多,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如同杨智一样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已逐渐成为了一种新风潮,淮南市的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默也是如此,“我从小在上海、杭州生活,仅在外地喝过3次淮南牛肉汤,实在没有家乡的味道好,于是在2020年回到这里,从当地选材,投资生产速冻型淮南牛肉汤,这样不仅可以让外地人喝到正宗淮南牛肉汤,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种养殖户,并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加工业不仅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还是衡量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尺。2023年以来,亳州市利辛县启动“秸秆变肉”工程,制定“牛规划”、出台“牛十条”、成立“牛专班”、备足“牛用地”、启动“牛赛道”等,让“四个蹄子”赶上“四个轮子”。记者在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单卖牛肉和牛肉加工制品完全不同,如果只卖牛,每斤只有十几元,但加工成牛肉食品,平均每斤肉能卖到70多元”。

    此外,在亳州市蒙城县的漆园黄牛养殖基地,当地还深入探索了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将光伏发电与牛产业相结合,利用已建成的占地面积1400余亩的光伏大棚进行改造,发展“牧光互补”养殖模式,打造“公司+农户+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带动黄牛养殖快速扩群增量、养殖户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那如何围绕着“小豆腐”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在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淮南豆腐主题文化园讲解员杨静向记者介绍到,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偶然发明豆腐后,八公山便成了“豆腐之乡”。如今,豆腐产业虽发展壮大,但八公山人从未放奔过探索豆腐制作技艺的边界,在传承中严格把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发出多种豆制品美食。

    而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也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其通过智慧农业的发展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为全县设施蔬菜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促进蒙城县设施农业发展。

    深厚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安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复兴地,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信心和底气。近年来,安徽统筹推进文艺创作生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文化交流传播“六大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撑和重要力量。

    此次走访活动的首站,便是被定位为“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的合肥园博园,其由昔日骆岗机场“变身”而来,在今年9月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与公众见面。“3公里长、200米宽的机场大草坪犹如城市绿毯,11万多株葱郁乔灌木翘首迎宾,38个城市展园精彩‘绽放’,美景‘刷爆’朋友圈。”与媒体随行的当地讲解员自豪的向记者说道。据悉,合肥园博园区域规划面积323公顷,总体布局为“三区一馆”,包括百姓舞台展区、生态园林展区、城市更新展区和城市建设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如果想通过步行把整个园区逛完,那可能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讲解员告诉记者。

    背靠“绿水青山”,金山溪谷文旅度假区也抢抓发展新机遇,充分挖掘“山水林田寺”资源,以健康为主题,以文旅兴农为出发点,总投资约5000万元,打造定远县第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溪石花林、草亭水居、无边泳池、金山民宿、儿童乐园等正逐渐成为周边乃至外省休闲旅游的新去处。

    “‘越王者旨於赐’剑、三足羊首铜尊、东汉嵌松石镂空龙纹金带扣……这都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在位于淮南市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讲解员如数家珍般的向记者介绍了馆内涉楚文物及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据了解,二十世纪以来,安徽省境内以寿县为中心陆续发现众多楚墓,出土大量涉楚文物,寿县成为楚文化的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作为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馆内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30件、三级以上文物2200余件,可移动文物和标本10000余件。2022年6月楚博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到目前已接待游客80余万人。

    出了博物馆,再走进图书馆。近年来,亳州市蒙城县把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促进县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总投资1.2亿元的蒙城县图书馆恢宏大气,古朴不失现代感。据图书馆工作人员李静静介绍,馆内藏书60万册,阅览座席1000个,日均接待读者2600余人次,到目前到馆客流229.85万人次。同时,图书馆布局合理,分为低幼区、少儿区、中国文学区、古籍阅览室等八大功能分区,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读者的差异化阅读需求,此外,为满足个性化需求,图书馆还实行延时错时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位全年365天免费开放。“在蒙城,阅读成为了新风尚,而且我们发现,现在每天清晨附近来这里馆周边背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公共设施的持续改善,让文化惠民工程落在实处,让城乡百姓的文化获得感也更加实在。资料显示,安徽省当前累计建成“城市阅读空间”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91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1.76万个,覆盖率提高到99%。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 Copyright © 2012- 都市汽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
  • f1f2f3f4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