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图后,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下简称杭昌高铁黄昌段)高铁列车开行对数由过渡期的5对增至17对;长三角增加至南昌、郑州、武汉、广州、西安等多个热门方向的客运运力供给,优化完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旅客列车、货运列车开行总数分别达到1325.5对、1344对,均创历史新高。
新线开通,区域通达能力大幅提升???
新图中,铁路部门充分运用杭昌高铁黄昌段开通新增通道,拓展开行长三角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经济圈等方向列车;以安徽皖南地区至长三角主要城市间通达出行为重点,丰富列车开行方案。
铁路部门安排开行至北京、南昌、赣州、郑州、武汉、西安、兰州、广州等多个方向共12对直通动车组列车,进一步放大新线辐射效应。安排开行合肥南至祁门南、上海虹桥至吉安西、蚌埠南至祁门南、杭州东至祁门南、祁门南至徐州东等管内动车组列车5对,为沿线祁门、黟县等地居民往返省会城市合肥以及沪、苏、浙多地提供出行便利,区域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杭州东站? 受访者供图
有效增能,热门方向能力持续加强
此次调图,加强向长三角周边城市的运力供给,增加青岛、济南、厦门、龙岩、广州等稀缺、热门方向增能。?
新图进一步优化动车组列车开行结构,把长三角向青岛、广州、西安等稀缺方向增能作为重点,增开直通动车组列车10对、调整列车运行区段8.5对,对长三角始发前往中原、福厦、广汕、西安、郑州、青岛、宜昌等多个方向作了运能补充。
上海首开至聊城方向高铁列车,济南西~上海虹桥G1209/G1210次1对,经济郑高铁线延伸运行区段?为聊城西~上海虹桥,车次改为G1708/5 G1706/7次。首开至武平方向动车组列车,龙岩~上海虹桥D3133/2?D3131/4次1对经龙龙高铁、赣瑞龙线延伸运行区段为武平~上海虹桥,车次改为D3132/3/2?D3131/4/1次。龙岩~南京南D3297/6?D3295/8次1对经龙龙高铁、赣瑞龙线延伸运行区段为武平~南京南,车次改为D3296/7/6?D3295/8/5次。
增开至中原地区大站直达列车。杭州东至郑州东G1960/G1959次大站直达高铁列车1对,杭州至郑州间最快旅时缩短至4小时29分钟;增开西安北至杭州西G2238/5、G2236/7次大站直达高铁列车1对,西安至杭州间最快旅时缩短至6小时32分钟。
增开至多个热门方向列车。增开西安北至合肥南G2230/27、G2228/9次高铁列车1对;增开南昌西至广州东G3061/G3086次高铁列车1对;增开广州东至合肥南G3066/G 3083次、G3069/G3082次高铁列车2对;增开南京南至宜昌东D4829/D4830次动车组列车1对。恢复开行贵州北至杭州东G1332/G1331次高铁列车1对;恢复开行南京至青岛D2867/6/7、D2868/5/8次动车组列车1对。
优化运行区段。原上海虹桥至怀化南G1329/G1322次、南京南至威海D2871/0/1 D2872/69/72次等部分直通列车调整始发及终到站、部分直通旅客列车调整运行经由。
旅客下车 受访者供图
此外,新图将原先西安至杭州、西安至上海、郑州至深圳东、兰州至上海的5对“Z”字头列车升级为动力集中动车组列车;原青岛北至峨眉、齐齐哈尔至深圳东、乌鲁木齐至合肥、牡丹江至广州、郑州至厦门北、乌鲁木齐至连云港东、长春至南宁等7对“K”字头列车升级为“Z”字头列车;提升运输品质的同时,旅时也均被进一步压缩。
城际通勤出行更加便捷
此次调图,长三角铁路部门还通过增加通勤时点列车,优化列车开点等措施,完善列车开行结构,努力便捷通勤出行。
新图中,增开管内高铁动车组列车6对。其中,对宁波至金华、上海至江阴、南京至张家港等方向的沿线城市日常通勤及周末通勤列车开行方案作进一步优化。增开宁波至金华C695次、C698次(金华16:29开,东阳北17:16到,嵊州新昌17:54到,新昌北18:10的溪口18:30到,宁波19:13到)城际列车2趟;增开上海至江阴D9500/D9499次晚通勤动车组列车1对;最大程度方便上述方向早、晚高峰通勤旅客。逢周五、周日增开南京南至张家港G8985/G8986次周末线1对,为沪宁沿江高铁南京至张家港沿线居民周末通勤提供更多选择。
大力增开货物列车,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此次调图,长三角铁路部门根据货运结构变化和增量需求,通过调整货车车流径路、增开货物列车等方式优化货物列车开行方案,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保障冬季电煤等国计民生物资运输需求,更好地承接“公转铁”运量,为绿色低碳发展作出贡献。
新图增开南京东至东莞东X8715次、北仑至金华东81002/1-81006/5次、芜湖东至乔司26321-26329次、徐州北至瓦窑30071-30075次等货运班列、直通列车、区段列车41列,货物列车开行数量达1344对,较调图前增加11对,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