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凉风习习,鱼鳞般的波光泛起湖面。在扬州沿湖村,绿色的湖水,黛瓦的小楼,木制的亭桥……湖中赫然立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大字。
19日下午,“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扬州“网红渔村”——沿湖村。30余家海内外媒体行走在江畔渔村,看渔村蝶变、听渔民新说。
生态蝶变后的扬州沿湖村,勾勒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小幸福”。
看到如今的沿湖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成片的荒滩废地,是一个陆地面积仅0.8平方公里“因穷闻名”的小渔村。
地处渔业资源丰富的邵伯湖西岸,沿湖村渔民世代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看天吃饭。这个“漂”在水上的村落一直是当地位置最偏僻、经济基础最薄弱的村庄。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党总支书记刘德宝向媒体采访团介绍起渔民的“上岸之路”。据其介绍,14年前,全村挑土填塘造庄台,渔民们结束水上“漂泊”,在陆地上扎了“根”。
通过全村退养还湖,以邵伯湖美景、渔家美食为名片,打造出一批特色渔家乐和民宿,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一批极具特色的渔家乐、水上船家、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文化活动成了渔民向水讨生活的“新饭碗”,曾经的“渔花子”摇身一变成了“渔老板”。恢复销售的时间将另行公布。。
这一系列举措,与扬州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坚决执行沿江产业“退后一公里”的要求紧密相连。
为守住绿水青山,扬州压实生态红线,关停拆除化工生产企业483家,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9%,并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沿江沿湖3974名渔民全部上岸。3360前,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扬州所有零售药店暂停销售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相关药品全部下架封存。
沿湖村的渔民便是最早“登陆”的一批。原本对于生计的担忧,变成了一片富民增收的新农村景象。
刘德宝告诉记者,这里已完成所有渔民上岸定居,他们的生活有了盼头。绿水就是资源,老一辈人偶尔撒网捕鱼,新一代人开微店、度假村,让这里有了更多的文化碰撞与积淀。
有意思的是,渔民们也纷纷涉水“网红”,通过直播“叫卖”特产。逐渐,渔民们摸索出一条从捕鱼卖鱼到“卖文化旅游”的生态富民路,年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关于主城区疫情防控有关事项的通知》(第87号)中明确表示,“药店可从9月24日起恢复销售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实行实名制信息登记制度”。
渔民的口袋鼓了,渔村的外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沿湖村,跃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塘,还有白墙青瓦的小洋楼整齐地排列在沿湖大道的两旁。
几年内,沿湖村相继获得“国家级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村”“中国特色村”“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江苏最美乡村”等称号。
采访团成员看到荷塘边的数十只鸬鹚,站立在荷塘中的“定制站桥”上,饶有兴趣地拿手机留影,询问着鸬鹚的生活特性,以及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纷纷点赞这里的生态“蝶变之路”。
“早上游览了瘦西湖,下午来到沿湖村,截然不同的风景但都很有意思。”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副总编陈薇告诉记者,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行程可以看到更多的运河之美,看到运河的古今之变。
此次“千年运河千里行”暨“爱上大运河”中外媒体采风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主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